写在长夏与秋之交

2023-08-15 10:09:15 来源: 个人图书馆-风声之家

先讲一下“长夏”,黄帝内经里一年有五个季节,分别是:春、夏、长夏、秋、冬,这个“长zhang”是生长的长,在阴历六月份就是“长夏”,万物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大家看图,阳历8月16日,才是七月初一。

脾主长夏,主湿,阴历六月份是多雨潮湿的季节,加上高温,人体外感就容易出现暑湿类的问题。

外部天气湿热,“天人感应”,人体内部也会调节成湿热的状态,所以夏天吃西瓜利尿去湿热。


(资料图片)

这个“天人感应”不是玄学,就像阴天下雨风湿病会发作,就像人体的气血会随着月亮圆缺,像大海潮汐一样潮起潮落。

肺主秋,主燥,燥与湿相对相反,长夏湿热要吃西瓜去湿热,秋就要吃梨、百合、银耳润燥。

以上讲的都是“道”,“有道无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黄帝内经讲医理生理病理,相当于讲清楚数学的底层逻辑是“1+1=2”,但考试中肯定不会这么考这么简单的加减法。

实际情况是现在的人普遍大多数都是痰湿体质,这里简单讲一下“痰湿”从何而来?

一是外感,淋雨不干,久处潮湿之地,外界的湿就会从皮肤体表身体薄弱的地方进入体内。

另一个就是内伤,食物进入人体,在胃中腐熟消化,脾与胃相连,在胃中消化的一部分营养靠脾运化输送到肺,然后靠肺气散布到全身甚至到每一个毛孔,这就是黄帝内经讲的“胃主收纳、脾主运化、肺主皮毛”。

现在人的饮食高油高糖高盐肥甘厚腻,脾胃的负荷负担特别大,无法转化为营养就会成为垃圾也就是痰湿,这种痰湿垃圾堆积在身体中,肺无法发挥散布功能,就会咳嗽,也就是黄帝内经讲的:夏伤于湿,秋必咳嗽。夏天不发作因为化为伏邪,秋天肺气当令,运输不了这些痰湿就会咳嗽。

上面讲的是不干净不健康的肥甘厚腻饮食会生痰湿,这里就不得不提“秋天第一杯奶茶”,“奶茶”顾名思义是“奶”+“茶”,正常做肯定没问题对身体好,但是用植脂末、奶精代替“奶”,用各种添加剂糖精调味,这些吃到身体里只是在嘴里刺激一下味觉,吃到肚子里只会变成痰湿。

还有一种痰湿,是身体多余的营养,身体多余的营养身体不及时利用,也会形成痰湿,就像各种肌瘤,就是高营养的精华物质在身体内停留,比如说女生每次月经经血排不干净,停留在子宫就会变成肌瘤。

那么怎么去痰湿?体表的湿气,多余的营养,可以通过运动去代谢掉,但是身体内部深处的痰湿必须要吃中药,调节脏腑功能,一点点化痰消痰。

这里有个重要知识点:中药的作用是调节身体脏腑气血功能去治病,不是什么药就治什么病,神农本草经讲药材都是性气味,调节身体什么功能,不是治什么病。

再说到当下的五运六气,这里主要讲“六气”,当下7月23日-9月23日,是客气太阳寒水加临主气太阴湿土。

太阳寒水是寒,太阴湿土是湿,太阳寒水加临太阴湿土就是寒湿,这个寒湿并不是天气感觉阴冷潮湿,而是“寒”导致身体代谢变慢,“湿”导致身体垃圾废物堆积。

这时人体会大概率出现什么问题呢?就是旧病复发,慢性病频发,因为身体效能低代谢差,原来的小问题就会变得雪上加霜更严重,这个时间段假如有头疼脑热身体哪里不舒服,个人强烈建议不要去扎滴流打点滴挂水。

因为那些本身就是寒湿类的药物,身体本来就因为效能低代谢差产生各种问题,那些点滴挂水直接打到身体里的药物,只会雪上加霜,病情绵延反复。

这里还有一个知识点:直接打入身体的西药包括口服的营养剂都是人体无法完全利用的,会对人体产生很大负担,为什么说有的西药伤肝肾,肝肾就是代谢血液中毒素垃圾的,中药喝到肚子里是经过人体生化反应的就是脾胃消化吸收,然后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来治病。

最后在目前这个阶段,身体状态好一些的小伙伴们要“管住嘴,迈开腿”,少吃肥甘厚腻,不要为了一时口腹之欲吃刺激性高糖高油高盐以及各种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勾兑制作的食物,同时适度运动保持气血流通顺畅;因为是太阳寒水+太阴湿土的组合,慢性病旧病复发的小伙伴们,一定要找靠谱的老中医辩证治疗,还是张仲景的那句话: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