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科技小院结硕果 大地论文更可贵——科技小院模式为江苏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3-05-11 17:56:43 来源: 中国江苏网

不久前,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侯喜林带着研究生团队风尘仆仆的来到江苏如皋搬经镇,观察黑塔菜的生长情况。黑塌菜是如皋特产、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清代诗人李行南赞叹:"御寒别有家常味,冰腐香烹塌地菘"。但是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黑塔菜面临着品种混杂退化、病虫害增多的问题。

侯喜林教授带领江苏如皋黑塌菜科技小院开展科研工作


【资料图】

2021年,由江苏省科协、南京农业大学、如皋市科协三方共建的江苏如皋黑塌菜科技小院在搬经镇落地。南京农业大学侯喜林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现在已经有5个研究生进驻科技小院,陆续开展相关研究。利用黑塌菜科技小院平台,如皋大力推动万亩黑塌菜基地种植,实现了黑塌菜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引导种植大户成立黑塌菜种植合作社15个、家庭农场2个,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建成黑塌菜加工中心,带动农民就近就业 156 人。2022年,如皋黑塌菜科技小院被中国农技协评选为最美科技小院。

从象牙塔来 到土地中去

科技小院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首创,由研究生驻扎田间地头农业生产一线,依托专家、教授提供技术支撑,利用所学解决农业技术难题,助力农产品高产高效。以鲜明的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特色,服务于农户及生产组织,实现作物高产、资源高效,推进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这种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培养模式,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引导研究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助力脱贫攻坚,生动诠释了研究生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命题。

202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三部门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小院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科技小院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示范作用。

精准对接 扩大支持

近年来,在中国科协、中国农技协等指导下,江苏省科协高度重视科技小院工作,广泛组织全省各级科协、高校(科研院所)科协、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及其会员,紧紧围绕区域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美丽乡村建设等需求,精准对接农业科技专家团队,开展科技小院创建工作。

自2019年起,江苏共建立科技小院34 个,其中中国农技协授牌科技小院12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支持建设27个(含中国农技协授牌5个)。目前,34 家科技小院驻院指导老师159 人,累计驻院研究生 321 人,毕业研究生 111 人。近年来,共撰写学习工作日志 4753 篇,培训农民 232 场(次),培训农民 11271 人次,田间试验示范基地 307 个,田间试验示范面积 18619 亩,技术服务面积 27.5 万亩,推广新技术89 项,实施项目 90 个,发表科普论文(视频)219 篇。

蚕桑科技小院助力蚕农增收

与此同时,34家科技小院举办展览、宣传等科普活动场次162场,联系服务农技协数量25家,成立科技志愿服务队12个,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活动数量26场,结合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活动数量37场,发表专利数量119项,发表学术文章数量215篇,开展调研次数 276 次。一个个科研团队挥洒汗水,甘愿“自找苦吃”,致力于让每一亩土地都有科技支撑,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服务产业 提质增效

紧扣地方产业,以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助力产业提质增效是江苏科技小院最鲜明的特色。目前,江苏科技小院已覆盖奶牛、大闸蟹、龙虾养殖,水稻、茶叶、甘薯、西瓜种植等,在省科协指导下,各科技小院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助力产业发展。

在江苏盱眙,由2名教授、1名副教授组成导师团队的稻虾共作科技小院,目前有4名研究生组成服务团队,重点围绕盱眙稻虾共生产业发展,规划实施黄花塘芦沟绿色可视 5G 智慧虾谷数字农业相关科技示范服务项目。自2021年5月入驻芦沟村以来,江苏盱眙稻虾共作科技小院针对533亩高标准农田,开展稻虾共生、全程追溯、不施农药的耕作服务,形成并收获了多批龙虾香米,先后向市场销售100万斤生态龙虾香米、100 万斤正宗盱眙小龙虾。

在江苏海安,由江苏科技大学李木旺教授牵头建立江苏海安桑蚕科技小院,率先打造“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农户+科技小院”的“鑫缘模式”,创建桑蚕茧丝产业化联合体,成为我国茧丝绸行业新的样板。江苏海安桑蚕科技小院在江苏、广西、安徽、江西、陕西等重点蚕区建立基地,带动40万亩桑园建设、30万户蚕农增收、50多家丝绸企业发展和5万名劳动力就业,推动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技术培训 开花结果

我国超九成的农民都是小农户,小农户数量占我国2.07亿农业经营户的98%,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农民对农业技术不了解,知晓率低,即便是有好的技术,但是农民不知道,也用不上。因此,对科技小院而言,培训工作就很重要,知识的传播、实践的示范就很重要。

如今,江苏省内的各科技小院面向当地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小农户、企业等持续性、常态化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广泛开展的技术培训服务,让农业技术在希望的田野上开花结果。“把品种与技术交给农民,还要教会农民。”在中国农技协江苏灌云豆丹科技小院,专家们始终把豆丹产业技术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技术培训不断地把最新技术、市场行情、产业分析传给农民。每年灌云县举办多场“大豆+豆丹”综合种养技术培训观摩会,针对生产中的问题,专家们提出解决办法,走访重点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现场解答村民们的棘手问题。

杨集孙跳村在小院专家及协会团队的重点扶持下,已成为灌云县豆丹养殖专业村,专家们每到关键农时就到村里进行技术培训,进行现场指导。协会负责人刘恒亮充分利用冬春空闲大棚开展了“芦蒿+大豆+豆丹”模式的示范,进一步提高了种植效益。目前,全县大豆豆丹产业种植面积达1.4万亩,5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36个,灌云县豆丹产业已经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形成了豆丹产业重点乡镇、豆丹专业村和重点大户为龙头的豆丹产业发展新格局。

扬州大学在泗洪、大丰建立的两个奶牛科技小院,去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培训会 5 次、现场观摩会 8 场,开展发酵菌种筛选、纯化、保藏等技术示范应用 6 次,累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 500 余人次;江苏溧阳白茶科技小院先后举办白化茶生产技术交流培训班、职业农民茶企负责人培训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高素质农民观摩培训等 8 场次;江苏泗洪大闸蟹科技小院接待台湾、香港及有关国家参访团和省内集中养殖大闸蟹地区的企业、合作社等 10 余场,累计培训人员 100 余人。

南京农业大学马媛春博士后在江苏溧阳白茶科技小院指导研究生田间栽培试验

人才培养 智力服务

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科技小院为农业人才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战阵地,让更多青年人才在田间深造、成长,为科技助农注入青春活力。江苏省科协将进一步建立科技小院开展科技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依据江苏农业主导产业需求,在全省布局科技小院社会化服务体系。

江苏淮阴黄瓜科技小院团队成员包括教授4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每年大约有10名以上的研究生本科生进驻小院开展实习、调研和科技研发工作。该科技小院在黄瓜资源评价、杂交制种、种苗繁育、栽培技术模式研发、采后加工等领域与当地产业深度融合。

在黄瓜小院里,博士研究生宿莉把黄瓜作为专业研究方向,自 2019年,在100—120天的黄瓜生长周期里,她全程参与到播种、定植、授粉、收瓜等各个环节,致力于黄瓜品种改良,节省黄瓜栽培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成本。不仅如此,从去年开始,科技小院每年派出青年教师到淮阴区科技镇长团挂职,重点服务黄瓜产业发展。

江苏淮阴黄瓜科技小院博士生宿莉开展科研工作

江苏如皋水稻科技小院以南京农业大学郭世伟教授为首席专家,每年常驻研究生3名以上,每人每年在站时间超200 天,每年累计时间超 600天。近几年发表研究论文10篇,承担国家及省、市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江苏如皋蚕桑科技小院每年入驻3名以上专业研究生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科技小院已经培养专业硕士10名,其中1名研究生论文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2名获得苏州大学优秀硕士论文。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江苏江宁水稻科技小院根据实际需要和产业需求,选拔农业农村优秀人才20名参加南京市头雁种苗培育计划,同时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组织53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人员通过高起本、专升本、第二本科等学历提升,提升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科技小院模式经受了实践检验,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以及技术和物资支撑,受到农业生产一线的欢迎,越来越多的涉农高校强化实践导向、应用导向的人才培养,积极借鉴推广科技小院的模式。

今年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回信,寄语同学们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不仅鼓舞了中国农大的同学们,也激励了江苏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在广袤的田野上落地生根。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蒋程说,作为一名从事中国白菜研究的博士生,在深入研究前沿技术的同时,也应植根雉水大地,将自身专业所学,立足黑塌菜产业,切实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一步,江苏省科协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小院的支持力度,建立科技小院开展科技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根据我省农业产业需求,布局科技小院社会化服务体系,让更多的科技小院在江苏落地生根,为推进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新实践谱写新篇章、注入新动力。

通讯员 夏文燕 陈星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